close

 


小麥還在肚子裡的時候,聽過好多人這樣的問候


「妳要餵母奶還是奶粉?」


「母奶啊...如果有的話!」那時候,我聽過不少母奶的好處,以及


〝一定有奶〞的理論


我深信:餵母奶絕對是幸福又快樂無比的工作!!!


 


萬萬沒想到


剛出生的嬰兒並不像小貓小狗會本能地尋找ㄋㄟㄋㄟ,而且當媽的要跟嬰兒一起鍥而不捨地練習


練習不佳的情況下,嬰兒的體重會下降,然後護士會以半威脅的口氣告訴媽媽「再這樣下去就要餵配方奶囉」


於是當媽的只好邊哭邊繼續練習,拜託嬰兒快點學會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件大事:填飽肚子


又因為新手媽媽有很多不知情,不知道產後第三天奶會脹成石頭碗公,就此展開堪稱史上名列前十名的酷刑:蹂躪胸部


護士一邊按摩一邊敎老公如何用力,但是老公看見老婆淚珠撲簌簌,通常都不敢下手


按摩輸通了乳腺管,一定要把分泌旺盛的乳汁擠出來,否則蹂躪不算完成,就又回到原點、重頭開始


擠出來的方式有三種:


1. 用吸乳器(效果最不好)


2. 給嬰兒吃(但是嬰兒食量不大或吸力不夠也是問題,必須多借幾隻吸力強的嬰兒)


3. 老公幫忙吸(不要以為給老公吸就不會痛......)


這個階段最後還是得靠吸奶器,若不是把ㄋㄟㄋㄟ揉到黑青,就是手擠到扭傷,或,兩者皆有


接下來,不管是為了追奶量的豐沛,或是脹奶太兇,半夜都要爬起來個兩次,擠奶


 


而我家這隻不曉得為什麼,學會吃ㄋㄟㄋㄟ之後,往往吃一餐不會超過10分鐘


所以每次我只能餵一邊,餵不到第二邊......


又,因為護士說讓嬰兒吃到後奶很重要,所以也不建議我餵5分鐘就換邊


這時我已經大概確定小麥是個吸力很強的嬰兒,所以車頭燈常常壞掉


小麥的〝便當盒〞就在破皮和乳腺炎的狀態下,足足讓媽媽我痛了三個多月


至今才算是適應了他的〝力道〞,練成鋼鐵般強壯的奶


也差不多就是在三個月左右,小麥才乖乖地吃兩邊


終止了我大小奶的窘境 (每餐只餵一邊,為了達到供需平衡,我又不想擠出來,就這樣,大小可以差到兩個cup......)


 


但是,歹命的日子還是沒有結束


每天每天,都要擔心「這一餐的奶量夠不夠他喝?」


沒有擠出來,會擔心


擠出來,看到這餐的刻度沒有上一餐的刻度多,更擔心


尿量和換尿布的次數,也是衡量的指標


於是,拼命吃,就算肥了自己,還是要拼命吃


 


特別我要說的是


回醫院打預防針和健檢之後,兒建手冊上紀錄的數字和百分比,對母奶媽媽真的是很大的打擊


評量的圖表是依照餵奶粉的嬰兒做的


因此母奶寶寶想要在這圖表中獲得高百分比是很困難的


我們這些很辛苦的餵母奶的媽媽,不但沒有從這圖表中獲得支持和鼓勵


每次離開醫院都是抱著沮喪和內疚


不曉得自己哪裡做錯了


彷彿我們不該堅持餵母奶的


即使我們都知道母奶寶寶和配方奶寶寶到了四個月差距確實會拉大


還是會自責、會有挫折感......


 


也因此,想到下次要去健檢,心裡就會犯滴咕


老公說:「妳們好像在月考喔!等成績單。」


沒錯!就是這種心情!


 


 


~僅以此篇紀念所有的母奶媽媽~


我們,辛苦了!!


 


 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bewitched 的頭像
    bewitched

    麥園

    bewitche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5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