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 



2007.12.24



《如影隨行》是賴聲川再次集體即興的創作,同時也混進許多過去作品的「影子」。《我和我和他和他》(1998)當中我與自我的分離、《十三角關係》(1999)裡未曾出現的「老闆」與「天使」的概念、《如夢之夢》(2001,2005)的「夢」和「故事」等等,這些元素重新揉合、詮釋、呈現在《如影隨行》一劇中。


賴聲川擅長掌握關係和情感,以及從時事和週遭隨意捻來「荒謬」丟入人物性格或事件中。兩次大戰把自我和潛意識的精神分析迎接出來,科技的發展再強化都會的冷漠、個人的孤立、突顯存在的荒謬;現代人有誰忘了帶手機出門或一天沒開電腦而不會覺得心慌呢?劃定了時代的樣貌,賴導演再將其意念注入劇中,近年來,其傳教的意念愈發明顯,他的戲,姿態也就愈超然。


宗教如果能以他們所關注的對象來做等級區分(首先,我必須強調,立意為善的宗教都是好事,我無意冒犯),那麼人類現世生活的改善會是普遍同意達成的目標,例如貧窮、疾病、戰亂等;最低等的是財富和名聲的追求,最高境界則是生死的關懷。誕生與死亡是人一切的原點和終點,也是哲學和神學能投入最多研究的空間。有趣的是,愈能獲得名利的宗教便愈受歡迎,可見大家並不喜歡沒事思考生死的問題。


這次看《如影隨行》,很明顯的感觸是賴聲川的戲劇已經提向另一個層次,從情節結構到技術層面的設計,視覺上是一齣完整、無可挑剔的戲劇,藝術性的深度營造則由於他以死亡關懷的命題包裝宗教的觀點,因此整齣戲劇不能以戲評,而是要由他所闡述的「如夢人生」哲學觀來討論。


賴聲川多年信奉密宗,將生活當作修行,其作品自然會呈現修行的成果。他從因果看人生,如果要超脫人生,就要擺脫因果,但是除了基督教之外,沒有任何一個宗教離得開因果,因為這是他們所命定的邏輯。為了努力「修成正果」,《如影隨行》的BOSS正是《十三角關係》中未曾出現過的「老闆」(高德:GOD),這次以人的形體現身,傳授《如夢之夢》已介紹的「說故事」作途徑,以解決人生在世因化解不開的七情六慾造成的種種苦難,這些苦難導致靈魂不得安息。


反觀教會在戲劇上的運用,明明是深刻嚴肅的議題,關乎一個人靈魂得救,卻在戲劇傳播的運用上草率隨便,是蠻可惜的。耶穌既用許多比喻講述天國的道理,何以我們沒有這樣的智慧將福音做藝術性的包裝演給世人看呢?


 


原文刊於基督教論壇報2850期


 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bewitched 的頭像
    bewitched

    麥園

    bewitche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